邻里的需要是他最大的幸福?——记水秀社区老党员徐善根的一天
时间:2017-02-15 浏览次数: 来源: 滨湖区委组织部 字号:[ 大 中 小 ]
一般看来,退休党员要带好孙辈、照顾生活,能参加基层组织生活和学习活动已属难得。但在水秀社区,有一批热衷于社区志愿工作的老党员,他们协助社区帮困、融洽邻里沟通,成为了营造社区和谐环境的一面面旗帜。近日,笔者跟踪采访了老党员徐善根,记录下他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是一个普通的周末,但对于79岁的徐善根来说却是忙碌的一天。
责任田里播种爱心
清晨室外的温度在摄氏9度左右,蒙蒙细雨让人感到些许寒意,上午8点,老人家就将阳台上的红运果树、石蜡红、丁香木等几盆花搬进屋子里保暖。他养的这些花木并不只是用于欣赏,而是为了在今年春将它们移栽进社区的“党员爱心责任田”。“下雨是松土的好时机。”老徐拿上锄头,跑到楼下的小花园松土。
水秀社区的“党员爱心责任田”真的是有田种的。社区为美化环境,组织党员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上些花木,打造出“处处见绿色,月月有花赏”的10平方米左右小花园。至今,这样的花园已经有8个了。春天有一串红;夏天有孔雀花、满天星;秋天有菊花;冬天有腊梅,与小区原有绿化交相映衬,高低错落。
“这个小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现在住在里面的老年人比较多,可好多树木长得太高大,挡了低层住户家的太阳,如今让这些老人到下面来晒太阳、赏花赏草,是多开心的事啊。”老徐告诉笔者,刚开始种花时并不顺利,有些一楼的住户怕有机肥的臭味、怕惹蚊虫,不让种。于是,他在离人家窗户三四米处进行围地,把花园打理得非常干净,在老徐的带动下,附近捡垃圾的老人也主动参与到了花木的维护中来。
“我喜欢住在这里,这里有几十年的老邻居,还能通过小区花园认识很多喜欢花木的新朋友。”走在街巷间,老徐能随口说出所见花木的名称和它们栽种下去的时间,甚至还知道栽花人的年龄、属相和老家所在。
帮助别人、充实自己
上午9点是党小组活动时间,老徐提前10分钟赶到了社区居委二楼会议室。这次活动的内容是讨论2017年服务帮困事项,主题为“情暖2017、爱在水秀”。服务帮困可以说是老徐的“爱好”,他从格兰塑料机械厂退休后,承包过工厂,开过修车摊,但就是放不下自身手艺。现在谁家卫生间漏水了,门锁、纱窗坏了,他都是随叫随到,在小区里帮过的人不计其数。
在党小组活动进行当中,老徐就想到了184号门的90岁老太黄凤珍,老太因糖尿病导致最近腿不好使,好久没出来活动了。活动一结束,老徐就赶到黄老太家,当看到老太的孙女在照顾她时,也就放心了。其实,黄老太家的阳台门锁、防盗门老徐都修过,还配过好几块玻璃,尤其是厨房的那块玻璃,老徐还颇费了点心思。“那个框只装得下3毫米厚度的玻璃,这种玻璃现在很少看到了,我找了水秀、稻香一带几乎所有装潢店,最后只在水秀浴室附近的一家店找到,老板要十块钱,我跟他商量是做好事的,五块钱就买下了。”老徐做好事,常常是贴钱的。在他看来,帮助其他老人就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充实。
沟通协调创造和谐
下午两点,照例是老徐在小区转悠的时间。走到102号大楼附近,就听到一位老太在“发火”。这位93岁的老太住在一楼,老徐是认识的。原来,老太楼上有户居民装修,把装修垃圾堆在她门口了,垃圾没清干净,她没法出门。老徐走过去,一边安慰老太,一边拿起扫把就扫了起来。几分钟时间,老太门口便被清扫干净。
用老徐的话说,像这种事情就要让几分,“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据老徐回忆,以前有个新邻居,一开始不怎么跟他说话,有一次他见邻居家门上挂着一串钥匙,等了一个半小时还是没人,老徐就向社区反映。社区干部查询到这位邻居的手机号码,最后终于联系上,才知道邻居家有老人急着送医院,家门钥匙忘了拿。从此,这位邻居见到老徐便主动上前打招呼,“邻居都说我是个‘暖男’。”老徐表示,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一查才懂,“其实就是个简单的理儿,关心是相互的。”
老徐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老党员,他还清楚地记得1977年4月12日正式入党时自己内心的想法:做个被人需要的人,可以过得幸福,过得简单。水秀社区书记顾弘告诉笔者,小区532位党员中,有80%以上是退休老党员,但他们退休不褪色,依然发挥着积极作用,徐善根只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