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公告公示 >> 工作公告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060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0-08-21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九三学社无锡市委:
你单位提出的《关于构建基于无锡产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引培机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无锡人才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发展,制定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2.0,出台“锡引惠才”12条、大学生“锡引”工程升级版8条等政策举措,广泛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产才融合成为无锡人才发展的鲜明特征。目前,全市拥有人才总量176万人,高技能人才近40万人,高层次人才超过12.8万人,留学归国人才达1.45万人;累计培育领军人才企业1477家,当年实现销售460亿元,累计纳税102亿元,约为市本级财政投入6.4倍,目前,5家企业主板上市、2家企业登陆科创板、32家企业挂牌新三板。无锡荣获“全国最佳引才城市”称号,无锡人才改革创新入选中组部组干院创新案例教程,7个改革案例入选全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100例。
下阶段,我们将根据建议,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人才政策为重点,以平台载体为支撑,以人才服务为根本,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人才“动力源”助推产业强市“复兴号”跑出“加速度。”
一、深化完善人才规划。围绕全省“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支持人社部门编制全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聚焦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纺织服装、高端装备、高端软件、节能环保、特钢、高分子材料、电子新材料、电子元器件、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云计算和大数据、“两机”产业(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材)、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等16个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以及5G产业、人工智能、石墨烯、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集群建设,广泛集聚创新创业顶尖人才(团队)和领军人才(团队),深化培育经营管理人才、技能领军人才,大力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抓住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叠加的有利机遇,积极参与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布局落地和发挥作用,促进人才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区域间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大力实施“一行业领域一人才规划”,支持金融领域人才队伍专项规划建设,带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建设。
二、持续优化人才信息化服务。大力开展百企千才高校行“云聘”行动,推进“百校千企万岗”“线上+线下”对接活动,积极推介锡引大学生升级版8条,全年推出10万个左右优质岗位,放大国家人社部、教育部网站引才影响力,吸引大学毕业生加盟无锡。推进人才人事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完善“数字人社”,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实现数据实时更新,提高人才统计精准度,定期调研企业对人才的聘用要求,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增强人才和岗位线上线下对接有效性,积极鼓励在锡用人单位根据发展需要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岗位供人才选择。与国内外院校、科研院所保持长期紧密合作,将无锡市的政策、需求岗位及时同步向海内外发布,帮助企业与人才实现信息共享,将人员信息与招聘岗位进行智能“人岗匹配”,方便企业与求职人员及时和有效的沟通。
三、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育。充分利用现有人才培训平台,加强就业指导提升人才求职能力,帮助解决职业生涯整体规划,开展人才能力培训,提升人才在管理、合作、交际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人岗适配度。通过组织创业企业辅导、企业联谊交流活动等形式为各类企事业单位人才提供学习交流的渠道。做好产业需求对接工作,针对无锡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调研走访工作,切实了解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和发展的需求,做好对接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推动技工院校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积极与企业开展新型企业学徒制,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对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按照培养层级按每人每年4000至8000元给予企业培训补贴。积极牵线搭桥,引导鼓励技工院校组织开展“劳模、工匠、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把弘扬工匠精神融入技工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
中共无锡市委组织部
2020年7月19日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