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今我来思”小彭书记的基层十年——记江苏省优秀大学生村官彭秋君
时间:2018-05-02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导语:
我坚信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工程,这一工程所要淘炼的恰恰是那些对农村有着深厚感情、愿意扎根基层,真心奉献的大学生村官。我也坚信,只要大学生村官能够身心俱沉地融入农村,把村官当事业、把奉献当信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在乡村振兴中施展抱负,实现价值!
——彭秋君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造物游。有书仍懒著,且漫歌归去。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东坡的一阙菩萨蛮道出了宜兴山水的秀丽,而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工作着的人也为这里的自然风光添上了人文色彩。
初闻彭秋君,就被他的经历所“震撼”:十年的村官工作生涯,彭秋君已经在万石镇的两个村、镇机关的三个部门经过了历练,在各个条线、岗位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他的办公室里,笔者第一次见到了他,“别叫我彭书记了,叫我小彭就行了。”他笑着说道,相较于彭秋君,笔者是刚入职的晚辈,于是喊了他一声“小彭书记”,彭秋君听后爽朗地笑了笑。亲切而自然的开场为之后的采访环节做了良好的铺垫,彭秋君2008年到2018年的十年村官路在笔者面前缓缓铺开,十年中,他从一名村书记助理,成长为万石镇马庄村党总支书记、宜兴市第十三届党代表、江苏省优秀大学生村官,今天他取得的成绩都得从十年前的一个决定说起。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深圳与宜兴之间他做出了选择
那一年,尚在大学象牙塔中的彭秋君已经成功应聘某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岗位,早早找到工作的彭秋君相对而言是幸运的,在2008年,我国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达到559万人,在毕业生大潮中,彭秋君手里已经有了一份相对安定体面的工作,但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尽情享受着学生时代的最后时光,他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有更深入的想法。那几年网络的逐渐普及、信息流通的不断通畅,让人们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知识群体有了更多的消息来源,当他得知省里在招聘大学生村官,他心里立刻萌生出了一个想法,“南下深圳还是回到宜兴?进企业赚钱谋生?抑或建设自己家乡?”几个问号浮现在了彭秋君的脑海中,《诗经》有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桑梓所代表的家乡意象深深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回宜兴,考村官!”怀揣着为家乡建设贡献才干的想法,他毅然放弃了企业的工作,通过层层选拔,来到宜兴市万石镇大尖村担任了一名村书记助理。
在村里,他喜欢换位思考,并且学会了说群众语言,学会了跟村民交朋友,村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乃至同辈人都欢迎这位本村的大学生回到村里帮忙干事。在村期间,他积极参与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宜兴机电产业园建设征地拆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创建等中心工作,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领导的认可与群众的信任。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扎下根沉下心为家乡奋斗
作为本村人,彭秋君对这里的情况较为了解,回到家乡的亲切感也赋予了他工作之初的动力,让他更加坚定了为家乡干一番事业的决心。那时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彭秋君时刻提醒自己要身心俱沉,积极主动地融入村民、融入农村。刚到大尖村工作时,村里有一缪姓农户,前些年出车祸并留下了后遗症,一个儿子在大学读书,家庭经济拮据。彭秋君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自掏腰包表示慰问。2010年初,恰逢该户拆迁,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皆没做通,因而成为“困难户”。彭秋君听说后主动请缨。老缪见小彭上门,态度明显好转,又是烧水又是端瓜子。经过多次白天黑夜的上门沟通,化解老缪心中的疙瘩,最终老缪被小彭的行为感动,签订了拆迁协议书。
拆迁工作的表现,让镇里注意到了他,并且让他到镇里进行多岗位锻炼。在任职镇经贸中心副主任期间,为了让企业能在万石“安心落户”,彭秋君亲自对接市里各审批部门,原本企业需要半个月才能办好的证照,他3-5天就帮助办理完结,既帮企业节省了时间,也帮企业节省了费用。期间,他经常是一天之内宜兴与万石之间多个来回,但是他却不计得失,只为把工作办好。对于企业的“感谢”,他也是一律谢绝,真正做到了与企业的“亲”与“清”。
在彭秋君任镇团委副书记期间,他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们走进敬老院、走近农户,并和宜兴市欢乐义工对接,成立了万石分部,整合资源组织青年志愿者们开展活动。2012年、2014年他又与大家成功创建团省委 “希望来吧”、团中央“七彩小屋”两个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阵地。经过了这两个部门的历练,彭秋君有了更多的经验,也为之后他担任部门正职打下了基础。
之后,他担任镇信访办主任,对待每一位来访群众,他都热情接待,真心协调。2013年底,一名建筑包工头“跑路”,被拖欠工资的工人集体到镇政府上访讨薪,由于当时司法、人社部门年底较忙,工作人手不够,彭秋君直接从协调员转变为战斗员,亲自帮助联系建筑老板,与用工单位进行对账以及工资兑付,最终成功化解了这一突发事件。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农村热土上大展拳脚
2015年4月,彭秋君受万石镇党委政府委派,到经济薄弱村马庄村主持工作,担任村党总支书记。面对马庄村相对宜兴其他村而言较为薄弱的经济基础,彭秋君知道,困难固然存在,但村级的发展潜力同样伴随而来。据彭秋君介绍,到马庄村工作的这三年时间中,他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搭班子兴党建,二是强基础保民生,三是抓发展增收入,四是育乡风促和谐。
刚到马庄村工作时,马庄村连彭秋君在内总共6名村干部。小彭书记牢记镇党委快速搭建班子的嘱托,走访考察,征求意见,通过村两委换届,及时搭建并完善了村两委班子。面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难点,小彭书记积极推进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开展“签订承诺书”、“党员自评、互评”、“我为马庄发展献一策”、“党员家庭挂牌”“两学一做座谈会”等活动凝聚党员合力,使得党员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规矩意识、大局意识都得到了提高,在抗洪救灾、征地拆迁等中心工作中都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事关群众的生产生活,近三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彭秋君累计争取了500多万元的项目及资金用于道路改造、环境整治、防洪排涝等民生实事工程,让村里的各项基础设施都上了一个台阶,村民的生产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在扶贫村脱贫转化方面,小彭书记一方面鼓励企业做强做大,盘活村级现有闲置土地。另一方面通过对上争取“扶持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对原先利用率不高的村级资产进行标准化车间的改造,从而提高村级收入。去年底,在市、镇两级的关心下,小彭书记还为马庄村争取了两间坐落于华东石材市场的商铺。通过以上三方面措施,马庄村可以实现稳定增收。
德行具有天生的教化功能,彭秋君对此深信不疑。在文化建设方面,彭秋君结合宜兴市开展的“文明乡风沐农家”活动,积极挖掘村庄历史文化底蕴,建造宣传善举的百善墙,张贴“秉公德之心,持和善之家”的公告栏,提炼以“公益文化、红色文化、感恩文化”为核心的德善文化。“通过这些,我希望在我们全村营造一种人人向善、学善、行善的氛围,积极引导村民积德行善。”彭秋君说。
三年村书记,十年村官路。这十年,彭秋君用实践诠释了自己对“先做村民,后做村官”的理解;这十年,彭秋君用实践证明了自己对农村工作的执着与热爱;这十年,彭秋君用实践完成了从懵懂学子到新农村建设主人翁的转变。
十年的工作经历使彭秋君收获了很多荣誉,如“无锡市十佳大学生村官”、“宜兴市五四青年奖章”、“宜兴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第三届宜兴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青年能手”等。面对荣誉,他并没有就此躺在“功劳簿”上,而是将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视作是对未来工作更大的鼓励和鞭策。
彭秋君说:“不忘初心可敬可佩,坚守初心难能可贵。”他说他愿意做一个从不忘到坚守的人,笔者也相信彭秋君必将会用激扬的青春在宜兴这片广阔天地中谱写出更加华丽的乐章。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